全民“綦”读——读书笔记(二)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綦江区图书馆
发布日期:2022-02-26
浏览量:1609
是谁带我们过上幸福生活——读李迪的
《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
“这里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
青山环抱,绿水流翠。木楼相依,万瓦如鳞。”
著名作家李迪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将我们带进了十八洞村的世界。
幸福道路,党指引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在记者采访中,十八洞村老主任施进兰说:“习主席来之前,我们这个地方很偏僻、很贫困、很落后……我们怕养活一头猪,因为一头猪养了以后肯定有一二百斤,要想卖出去可难了,因为没有路,你必须请十多个二十个人抬到国道的马路边,要抬一两个小时。你请人的时候,一头猪卖出去没有多少钱,请人家要花钱,买烟,吃饭。还有别人给你抬猪,摔着了怎么办,路很窄的,十多年前就没通过路,都是山路。”
2013 年,习主席来了,柏油路进村了,水电上山了,手机能收微信了,青石板路铺到家家门前了。政府引导村民把房屋内外装修好,把卫浴改造好,把农家乐开办好,整个村子焕然一新。这些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党员干部付出的艰辛努力,是一个个党员干部肩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身居一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他们摸清村情想法子,发展产业出点子,根据实情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精准到位。功夫不负苦心人,十八洞村的人均收从 2013 年的 1668 元,到 2018 年增加到12128 元,全村彻底脱离了贫困!
精准扶贫,有方法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习主席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花垣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第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接到对十八洞村进行精准扶贫的艰巨任务,不畏困难,创造性开展工作,他利用文化来统一思想,开展全方位的思想建设,统一十八洞村民的思想。激发内生动力,推行“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模式,整合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把群众的精气神提上来了。正所谓“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他帮助和指导群众提升了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使修路、农网改造、机耕道建设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龙秀林,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淡泊名利,一心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十八洞村出名的“酒鬼”龙先兰,大过年的,醉倒在路边,龙秀林把他领回自己家中,把他当成亲弟弟,自掏腰包,先带领龙先兰学习养蜂技术,引导他建立养蜂场并逐步扩大形成规模,同时跑前忙后给他当“媒婆”,帮助龙先兰脱单,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家庭。在 2018 年,光是卖蜂蜜就赚了二十多万,彻底脱贫了。龙秀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让被村民认为是“垃圾”的龙先兰找回了有做人的感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温暖,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最终实现了共同富裕。
过去对十八洞村的扶贫,老百姓认为就是分钱。但是习主席来到十八洞村,做出重要指示,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要求“不能搭风景,不能堆积资金”。派党员干部做思想引领,精准施策,让老百姓认识到必须激发自身的内升动力,必须参与建设,参与精准扶贫,才能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现在的十八洞村,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从精准脱贫又迈向乡村振兴。建立起了农业一体化、农业旅游一体化。村民已经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每个农民找到自己新的价值,创造出一种良好进取向上的氛围。
自立自强,显本色。
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才能过上幸福的新生活。这是千古永恒的定律。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就是悬崖我也要跳》中的主人翁隆英足是一个传奇女子,因家中姐妹多,爹妈供不起五姊妹上学,14 岁的她不得已辍学打工挣钱,帮人家收谷子,打扫猪粪清猪圈,做最脏最累的活儿,挣得一块一块的辛苦钱,一分也舍不得花,寄给了妈。她靠着十八洞村人勤快老实、憨厚纯朴的本色,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干到第五年的时候,老板教给她养猪绝活——人工配种。隆英足怀揣着技术与梦想,回乡发展养猪。圈地、建猪场、买猪种等一个个困难都被她解决了,可资金问题让她燃起的希望近乎绝灭,恰好此时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山寨,银行给她送来了扶贫贷款支票。在那绿水青山的深处,她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猪场,养的猪最多时达到了两千七百头。没有人会想到,这是一个苗家女子做出的一番事业!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八洞村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村民自身的辛勤耕耘。龙金彪、龙书伍、石顺莲……她们就是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战斗者、劳动者,她们向我们展示了做人踏实不怕苦,做事认真肯担当的苗家纯朴农民形象,这更是一场精神脱贫的洗礼,是一次人性本真的展现,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自觉的感召。
《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让我们更形象地了解了精准扶贫的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作为党员教师,我将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家乡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綦江区郭扶中学 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