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綦”读——读书笔记(六)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綦江区图书馆
发布日期:2022-03-25
浏览量:1466
读“帝王陵寝考古发现与研究”的体会
拿到这本书,一看书名,就很喜欢;再看“序”,觉得此书研究角度新,著述的内容与探究的问题很是吸引人,再浏览目录与内容,清晰明快、图文并茂。于是,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读之如饮甘泉。如享美味大餐。下面,我把读本书不成熟的认识与体会抛砖如下,敬请大家不吝指证。
体会一:陵墓如都邑,事死如事生。“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以前对帝王的陵墓没怎么了解,也不会去过多关注,潜意识只会觉得帝王的陵墓可能会很大而已。读了本书,才了解到,历代帝王陵寝建设,仿效都城建设,体现帝王不仅是人间天子、而且死后仍然延续其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而物化反映就是都城和陵寝的修建。
古代王朝建立之后必须要修建的两大建筑:一是营建都城,二是营建帝陵。古人认为,都城与帝陵构成各个王朝最高统治者阳间与阴间的二元世界,帝王陵墓可以说是帝王所谓阴间的都城,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陵墓若都邑”的说法。
阳间世界就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世界,阴间世界则是人去世后的虚拟世界。人们生前在阳间世界的一切,死后延续到了阴间,因此,“事死如生”成为中国古代殡葬文化的极突出的特点。
皇帝、国王生前在都城、宫城、大朝正殿统治着国家,死后其陵墓也要仿照生前的宫室等进行建设并开展祭祀活动。从安阳殷商王陵,到秦始皇陵墓中反映秦始皇生前政治、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陵园建筑和陵区之中的兵马俑坑等 180 多座陪葬坑,再到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与唐高宗乾陵等,无不是那个时代历史的缩影,阳间统治的镜子。
体会二:有几分史实说几分话。严谨治学、谨慎撰述历史著作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不断裂的文明史》一书的第三章“帝王陵寝考古发现与研究”共 144 页,首先概述了帝陵选址和构成要素:封土、墓室与墓道、陵园、门阙、陵寝礼制建筑、神道石刻(华表、石碑、石狮、石虎、麒麟、天禄、辟邪、石犚牛、石象、鸵鸟、马、羊、骆驼、人、蕃像等)、陪葬墓、陪葬坑等。接着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介绍了从清朝开始到远古时代经考古发现的近 200 位帝王陵寝建筑情况。最后阐述“陵墓若都邑”的观点。细读完本章,我有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作者对帝陵情况的描述是基于考古发现的忠实撰述,而得出结论却少之又少,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重考古、重史实,不轻言结论的严谨治学研究之风,本章撰述,几乎穷尽了现阶段考古发现的帝王陵墓的情况,而得出的最主要结论就只有一个:“陵墓若都邑”,充分体现历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的理念。
体会三:帝王陵寝建筑折射出的“不断裂文明史”的因素。帝王陵寝建筑与“不断裂的文明史”是否有联系呢?通过本书的阅读,我认为很有关系。
第一,历代陵寝建筑都体现出了“共同向中原”的特点。即不论是中原王朝、还是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都学习传承和发展中原王朝的“陵寝的建设与制度”,推而广之,共同传承、发展、丰富中原文明,使中原文明更加符合中华各民族的文明认同,更富有影响力和感召力,不管如何改朝换代,中原王朝的文明制度始终成为各朝代采用的治国安邦的良策。如:元朝建立,曾出现“汉法治国”还是 “蒙古旧俗”治国方略之争,最终元世祖采纳了“汉法”(即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治理国家,使元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又如:清朝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军兴起发展取胜,很大程度依赖的是其“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能征善战的八旗兵在关外屡败明朝军队,又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入主北京后,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政治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而不论是元朝帝陵建设还是清朝的帝陵建设,都采用中原历史王朝的帝陵建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更大发展。
第二,帝王陵寝建设,是帝王尊贵地位从人间向阴间的延伸。帝王乃天子,人间之神,封建尊卑,帝王尊贵,早已根深蒂固。帝王不仅要在生前成为人间主宰,统治黎民百姓,是最尊贵的存在,而且,在死后,仍然要成为另一个世界的主宰,将此观念深深烙印到人们的心中,从而让每一朝统治者,都自觉主动传承,以更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
第三,帝王陵寝建设,更好的体现帝王的家族宗亲,血脉联系,以家族血缘联系的纽带,进一步强化“家国一体”观念,巩固政权统治。帝王时代普遍认为“家”是国家的缩影,“国家”是家族的放大,每一个朝代的建立者,都会强化家族血缘宗亲的“家国”意识,以血缘宗族的力量,巩固家国对国家的统治。
综上所述,“共同向中原”、帝王尊贵、家国一体的理念、血脉宗族的力量,都成为帝王陵寝建筑对“不断裂的文明史”的影响因素。
体会四:读而后知不足,读好书方知韵味无穷。最近若干年,忙于繁杂事务,读书学习越来越少,而在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作为教师不及时更新和不断增长知识,只会越来越落伍,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会越来越没有底气。读了这本书,方知自己真乃井底之蛙。读了本书,认识了一些生僻字、理解字词句意、了解了一些史实典故、弥补了都城与帝王陵寝这一空白领域的知识,了解到帝王陵寝建筑的规模之庞大,制度之健全,彰显的君主地位之崇高,无不令我称奇,阅读勾画批注之中,口舌生津,甚觉阅读好书魅力无限、韵味无穷。
体会五:增加对知识、史实、中华文明探索的兴趣,更加热爱生适。从古代文明定制、物化的遗迹遗存建筑中,理解历史演变的规律,增进学识修养,洞悉汲取古人智慧,涵养个人的人文修养,更好的服务国家社会,做一个更有家国情怀的人。
作者:綦江区古南中学 邓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