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馆新闻

“全民‘綦’读”——读书笔记(八)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綦江区图书馆

发布日期:2022-04-29

浏览量:1483

历代都城之求“中”守“忠”与融“和”达“合”

——读《不断裂的文明史》点滴体会  




       中华文明永不断裂,也不可能断裂是《不断裂的文明史》的主线。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最重视的教育问题,也不过就是“百年大计”,但是有一个新规划的城市,却是“千年大计”,这被誉为新的春天故事,有位领导人在北京南边画了一个圈,于是 2017 年 4月1 日,一个震撼性的消息横空出世:雄安新区成立,这是中央决定的一件影响千年的事情。千年是什么概念?上推 1000 年,中原正处于北宋鼎盛时期,人口过亿,经济空前发达,文化极度繁荣,北京所在的燕云十六州,处于北方辽王朝管辖下,北京提升为幽州都府,又称南京,成为辽的陪都。

       而今雄安新区正式启动建设,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将影响到中国未来 1000年,这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必将是非凡的,我敢肯定它的建成是中华文明之都城建设永不断裂的集大成者,将进一步完美体现文明基因中的“中”守“忠”、“和”达“合”的生命力,必将永载史册。

       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之不同时期的都城,随着国家历史发展,作为国家缩影,在政治、文化、国际交流、科学技术等方面也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同时还有一些更为重要的不变和基本不变的因素,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化基因”,它奠定了中华文明“不断裂”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古代曾有 200多个不同类型的都成,其时间长短、规模大小、影响力强弱各异。

       不管是最早的五帝时代“单城制”,发展为夏商周时代都邑与都城的“双城制”(宫城与郭城),还是其后北魏洛阳城开创了“三城制”(宫城、内城与郭城),并至明清北京城。

       但是都成的“择中建都”,都城之宫城的“择中建宫”,宫城之大朝正殿的“择中建庙(宫庙)”,都成、宫城之城门、宫门“一门三道”或“一门五道”,驰道与都城之中道路为“一路三股”或“一道三涂”,这些均突出“中”。宫城之大朝正殿居中、居高、居前则突出了作为国家代表的中央政府的至高、至尊。大朝正殿是国家的政令中心,都城中轴线的基点。都城中轴线是由大朝正殿、宫城与都城正门三点连一线形成,都城之“中”的理念由此达于极致。

       再来看一些民居,从时间上来说,近现代的四合院,如古代的四合院也是这样,北京四合院式民居就是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坐北朝南,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安置房屋屋与院落,院子的正门设在南院墙中部,正对正房,院子两侧为厢房。正房由长辈居住,厢房为小辈居住,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之内长幼有序,维持这种社会秩序的基点是孝,不断传承即为“忠”。

       那么,古代都城又是如何体现融“和”达“合”的呢?

       我从刘庆柱教授书中体会到,历朝历代都是选择在国家的中心地区营建都成。其实从黄帝时代,其名已昭示出“中”的核心思想。“黄”对应五色(青、赤、黄、白、黑)之“中”的“黄”,和黄帝五方(东、南、中、西、北)之“中”,以及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之“中”的“土”,可以说他们分别位居天、地之“中”。

       从中央政府对国家管理角度来说,这样便于对国家范围之内的东西南北四方进行管理,尤其在古代交通与通讯条件之下,就更重要了,特别便于收取个地方的贡赋。

       同时,从政治层面来说,都城居中无疑反映了国家对四方不偏不倚的公平、公正与公允,从而达到天下之“和”,因“中”与四方的有机结合,这就使国家达到东西南北中的“和合”。这正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所在,增加国家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另外,都城中家宅的空间安排,体现了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中”与“和”的辩证统一,前面我已讲过,其实在家宴中的主人或长辈要坐上方中间位,照全家福按辈分最高者居前、居中等等,从而体现以和为贵、和谐美满、合家幸福安康的内涵。这进一步表明都城的外延突破了有限的建筑空间,延伸向无限的自然时空,传递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都城象征意义。

       当然,作为现代中国而言,在家之孝就是孝敬父母,对国之忠就是爱党爱国,这种家国理念成为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内核。我记得有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国家》里有这样的歌词“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是的,在建党 100 周年华诞来临之时,我们的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的家正奔向生活的小康。特别是为了保护有着 3000 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有 800 多年古都的北京的中华文明永不断裂,而疏解首都功能的雄安新区建设也如火如荼进行着,我坚信习总书记亲自擎画的美丽中国将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将继续传承并大放异彩!

       中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的传统文明是最经得住考验的时尚!



作者:綦江区古南中学 曾其银

今日访问量:259

总访问量:1969557

Copyright © 重庆市綦江区图书馆

渝ICP备2020012829号 渝公网安备50022202000279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